地处宁绍平原的上虞城,一条干流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自南向北流经磐安、新昌、嵊州、上虞,而于绍兴三江口汇入杭州湾的曹娥江,其逶逶迤迤之间天然地将上虞城区隔成东西两岸。于是,上虞也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座“江城”。
我出生在曹娥江边,是喝着母亲江的“乳汁”长大的。作为教师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曹娥江原名叫“舜江”,上虞地名也与舜有关——“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迄,因相娱乐,故曰上娱(‘娱’通‘虞’)”。后来因为东汉出了一个“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为示纪念,故而改名为“曹娥江”。
四十多年前的城区其建成范围仅在曹娥江东侧,显得颇为局促。孩提时,我与伙伴们一起追跑嬉戏,一个上午几乎可以玩遍。而留在我脑海中的城区不过就是狭窄的主街、逼仄的里弄、零星的商店,加之成片低矮破旧的住房等记忆碎片。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地标建筑的话,那么,充其量也就是建在曹娥江上的那座杭甬铁路大桥了。犹记得,当年走在这贯通东西两岸的唯一通道上,因为没有密实的护栏,加之桥面与水面相差悬殊,我总是显得忐忑不安、亦步亦趋。
虽说,依托着钱塘江出海口,曹娥江能保障畅通,但也恰恰是因为涨潮日的潮水倒灌,其携泥裹沙而终将曹娥江弄了个翻江倒海、满江混沌,更兼夏秋台风季节,上游的雨水与大潮汛的潮水相互顶托,历史上其堤塘塌溃而致淹房毁田、伤人溺人事件自是频频发生。即便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台风季节除了沿江的农村地区不时发生倒江淹田塌房事故外,城区也频频面临浸漫堤塘的危急情况。
有一年初秋,尚在读大学的我利用节假日回家休息,那几天恰逢台风作祟,我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不得了了,曹娥江堤塘一个大坝船闸底部洞穿进水了”,听闻从屋外传来这急促的呼喊声,我赶紧披了一件雨衣赶去。大坝船闸,就在我家附近,那顺着洞穴奔涌的水流,恍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恣意迸发、无情冲撞。好在县里领导早已在第一时间赶来并靠前指挥,几位年轻力壮的领导竟还与其他抢险队员一道,跳下齐胸深的水里用身体筑坝堵洞……在同心协力中,一俟洞穴被堵,堤塘得以化险为夷。
“什么时候才能让曹娥江成为安澜之江呢?”回家的路上,我依然心有戚戚焉。
大学毕业以后,我回到家乡任教。因为工作需要,我调任县政府办公室工作。那些年里,我发现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但凡涉及曹娥江江堤加固工程议题,大家发言总是积极、热烈而统一。尔后,我们更是欣喜地看到,尽管党委、政府一届一届在更新替换,但筑堤固堤的标准没有变,“新官理旧账”的作风没有变,加快城区和农村堤塘改造的步伐也没有变。前不久,一位财政局的老局长还告诉我一个数字:截至2020年底,单曹娥江段筑堤固堤就投入了52亿元。
随着台风季曹娥江这匹野马渐渐得到驯服,开发建设曹娥江以西地区事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快曹娥江西岸的发展节奏,尽快形成‘一江两岸’的发展新格局,这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次撤县设市后常委会定下的基调,通过全面规划而渐渐地成为了现实。很快,人们发现曹娥江以西地区因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而已然成为一方新的建设热土。为配合“拥江西进”战略,很快又建起了一座连接两岸的独塔斜拉桥——人民大桥,继而全国首家“便民服务中心”也在那里诞生。事实上,“裂变效应”也在持续跟进并不断放大。这些年来随着科技孵化器的建成,一家家高科技企业的引进,聚集以游戏、电竞、动漫、影视等为代表的泛娱乐信息经济产业的“e”游小镇的横空出世……上虞城市“一江两岸”也终于迎来了互动提升、和谐发展的黄金期。
对一个拥江的城市来说,建桥不仅是经济实力、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更是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助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从1980年开始曹娥江上若长虹卧波、翩若游龙而令天堑变通途的“舜耕大桥、梁祝大桥、杭甬客运专线曹娥江特大桥、杭甬高速公路曹娥江特大桥”等20多座桥梁络绎不绝地飞架,得以一改过去桥少交通堵的局面。有一次接待一位来自天津的著名女作家,她在观看城区斜拉、独塔、蝶形、双拱等众多造型的大桥以后,竟大发感慨:“我刚从巴黎访问回来,没想到曹娥江上这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的大桥可与巴黎塞纳河上的桥梁有得一拼!”而今,包括一座刚合龙的步行大桥在内,光是在城区段曹娥江上就横跨着9座大桥。
2007年4月22日,在曹娥江出海口“中国第一河口大闸”口门大闸工程正式建成投用现场,我见证了什么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利奇迹——通过建筑模型和实地察看,我直观地发现,当上游的洪峰袭来时,大闸的开启,便让过往桀骜不驯的洪峰巨浪一泻为安,而日常的闭合既挡住了外侵的潮水又积聚起必要的江水,这样既能让曹娥江的水位变得稳定,水面也会因此而变得丰腴而温顺。尔后,经全省范围内开展“五水共治”,曹娥江的江水更是变得清澈起来。鱼儿回来了,于是乎,随着垂钓成为城区段的一道风景线,龙舟大奖赛、赛艇挑战赛等活动的举办,也便那样地水到渠成了。
而今,我虽已退休,但隔三岔五到江边走一走,登上曹娥江西侧的城市阳台俯视城区,也早已成为我的日常。正可谓是“不见其变,日有所变”,当我发现“一江两岸”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密度增大,城市绿荫葳蕤、花团锦簇,看到晨练队伍不断扩大、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夜幕下华灯初放、霓虹若霞时,我既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城市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曾经亲身参与过经济发展、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的重要决策,与广大干群一起抗击台风、治江固堤、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而倍感欣慰。
城因江兴,江因城活。古老的曹娥江而今正迎来她最为亮丽动人的芳华岁月。听,那江雾里飘来的粗犷辽远的运输船的笛声,那高速公交铁轨合奏的呼啸声,以及“一江两岸”雨后春笋般冒长的楼群地标的拔节声配资界,声声昭示着上虞的新变化、新发展。
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